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直播带货又出花样!主播诱导场外下单、拉黑“跑路”
- 北新嘉宝莉半年战况:实现销售额与净利润双增长!
- 果实挂满枝头 泉州古城的夏天果香四溢
- 退休护士以开婴儿游泳馆为掩护 非法进行节育手术
- “撞脸”大牌、降价吆喝 杂牌山寨机直播间骗老人
- 果实挂满枝头 泉州古城的夏天果香四溢
- 上半年福建省物价基础更趋稳固
- 【重大项目提升年】全链条税费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加速跑”
- 长信科技:稳健触显龙头 开辟5G及OLED蓝海市场,企业新闻
- 谣言止于智者:齐秦家属否认传闻,歌坛传奇人物现身云南高尔夫场【健康】风尚中国网
- 萨尔瓦多研修班点赞浙江嘉善乡村:共同富裕切实可感
- 【重大项目提升年】全链条税费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加速跑”
- 衡中高考家长大军缩影:有母亲陪考三天,老父亲盼女儿考军校
- 上半年福建省物价基础更趋稳固
- 民革中央来潜开展2025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
- 我市涵养创新生态培塑向“新”力_
- 农村自家院子设计简单实用
- 开网店需要营业执照吗?没有实体店可以开网店吗?
- 《符文工房:龙之天地》1.0.5版更新 提供多处修复
- 四川省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流光溢彩”三项展览在西昌市开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